徐飞:无问西东,静待花开——《大学春秋》自序 -凯发平台

徐飞:无问西东,静待花开——《大学春秋》自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02 18:42:27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从求学到工作,从“青椒”到走上领导岗位,不知不觉已在大学度过了三十余个春秋!呈现在诸君面前的《大学春秋》两卷本,记录的就是笔者这些年来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上的思索、探究与实践。这是一本以文章原稿和讲话为主要内容,记载思考/写作、办学治校实践、实录教育改革的书,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大学春秋》首先是一本思想的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和理论武装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办法、定位决定地位、格局决定结局。在2013年9月由上海交大副校长调任西南交大(第65任)校长的就职讲话中我谈到,优秀的大学校长必须拥有卓越的教育理念,一所优秀的大学也应该有“三出”:出人才,出成果,出思想,与这“三出”相对应的是“三力”: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和思想影响力。在这“三出”中,现代大学最缺乏的是“出思想”。近些年来大学在出人才和出成果方面成就斐然,贡献良多,但在出思想方面却乏善可陈。大学若不能出思想、出思想家,就枉为大学,就辜负了大学之“大”。所谓大学是唤起奇迹的地方、放飞理想的疆域、超越功利的圣地,在这样的大学是断不可能的。

在办学治校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思想发动和理念先行,力求思想和理念的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些思想和理念中,有中外先贤的教诲,有近人的经验,也有自己的感悟。学习和工作中自己常常花很多时间思考,力求想明白、想透彻,谋定而后动。在不断探究和深度思索的基础上,我先后提(悟)出一些办学理念/思想,比如:办学应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大学是对永恒的承诺,必须高贵而有灵魂;大学首先是教育机构,其次才是科研机构,切不可把顺序颠倒;大学首先是培养人而不是人才,而且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而不是赫伯特•马尔库塞所称的“单向度”的人;大学不再是人生阶段性学习的驿站;大学应加速演进成“创业型”,其“业”不仅是事业的业,更是“志业”的业;判定教学质量高低最根本的标准不是教师教得有多好,而是学生学得有多好;特色化、差异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应回归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本位;博士生在求学期间应力求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学生向学者的转变;大学生既要专业成才,更要精神成人;师生应力争成为“五有”,即有社会责任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以及新文科应坚守“质性”,等等。

《大学春秋》固然是一本思考的书、一本体现思想性的书,但它更是一本“在事上磨”的书,一本行动的书,一本用行动、实践和变革写就的书。当然这些行动和实践是基于思考和思索、思想和理念的。办学和治校、变革和发展,不仅需要思想指引、理念先行,还必须行动跟上。常言道:一分想法、九分行动,光说不练假把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设法将思路变成出路,想法变成办法,尤其要有充分考虑各种制度、文化约束条件和国情、社情、市情和校情下的策略、措施和办法。

我先后在上海交大、西南交大和上海财大工作,“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厚德博学、经济匡时”分别是这三所大学的校训,把校训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当是将思想贯穿于行动、理念付诸于实践的题中之义。实操中在秉持“知行合一”理念的同时,我力求找准“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的平衡点,不时提醒自己特别注意处理好理念的锐度、思想的锋度,与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目标的高度、资源的可支撑度、群众/师生的可接受度这“七度”之间的关系。此外,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直面问题,致力于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阶段性的改革;致力于推动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变,进而设法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寻求以小博大的“杠杆解”和纲举目张的“纲”。

这些年来本人力主推动的变革包括(但不限于):扎实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数字化战略这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生命跨越这四大学科行动计划,切实落实青苗计划、雏鹰计划、扬华计划、鲲鹏计划四大人才培育计划;严把教师的入口关、职称关和聘期考核关这“三关”。职称评审除了按常规的实体性标准外,另开辟没有前置条件的程序性评审通道,申请者只需获得三个“五分之四”的赞成票即可评上相应的职称;以推荐年度经典阅读书目为推手,以4.23(世界读书日)和9.28(孔子诞辰日)等关键节点为抓手,常抓不懈地推动经典阅读;淡化专业,强化通识、素质和能力,扎实推进基于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以及将一、二课堂拓展为“五课堂”,打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泛在”课堂。其中:第一课堂为传统和现行的教室内课堂,第二课堂为校内课外社团、公益、兴趣小组等各种活动,第三课堂为国内校外各类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义工等活动,第四课堂为留学、游学、访学等海外学习、交流、考察、实习和出席国际会议、参加国际竞赛等,第五课堂为易班(e-class)、moocs、spoc、云学习、翻转课堂等虚拟课堂和网络交互等e-learning学习平台等等。

关于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大学春秋》由“教育卷”和“经管卷”两卷组成,其中,教育卷又由守正创新、五育并举、超拔卓越三部分组成,经管卷则由善治善理、经纬捭阖、商科变革三大模块构成。就内容而言,教育卷论及大学五大职能中的前两个,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也是大学最重要的两大职能;经管卷则涵盖后三个职能: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实际上,大学的职能/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增加的。12、13世纪的中世纪,以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的近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都将培养人才作为高校的主要职能,纽曼甚至认为教学育人是大学的唯一职能。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洪堡认为,高校具有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双重职能;1904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提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2011年中国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会上,首次提出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四大功能之一;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是国家首次将国际交流合作确定为高校的第五项职能。

《大学春秋》两卷共收录我的17篇文章和56篇讲话,总计73篇。收录的17篇文章(有1篇与他人合著,在脚注中已标明)全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或在权威媒体上刊发,其中2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发。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20日,《光明日报》用整版篇幅,刊发我的署名文章——新文科建设:“新”从何来,通往何方。在56篇讲话中,接受《光明日报》《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上海频道》《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文汇报》等媒体采访/专访的13篇,在校外场合且不是以师生校友为主要受众的讲话和主旨/主题演讲18篇,会议场所在校园内或虽在校外但以校友师生为主要受众的25篇。除了2篇内部讲话未刊发外,41篇讲话均在学校凯发首页官网或主流媒体公开刊发,多篇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全文转发,其中8篇在新华网客户端的单篇浏览量均高达100万 。在《大学春秋》中将收录的文章和讲话集合在一起,既力求呈现“形而上”理论的高度和系统,又能记载“形而下”的教育变革实践丰富的脉络和细节,使人有一种生动鲜活的画面感,甚或有一种身临其境、沉浸其中的在场感。就文章和讲话的风格而言,文章的理论性、思想性、学术性、系统性较强,而讲话/演讲的情景性、针对性、操作性和主张性较强。

关于书名和卷名。《大学春秋》字面上的“大学”当指高等院校,本书既在通常意义上使用此词,有时在书中也特指作者学习工作的上海交大、西南交大、上海财大,以及访问交流学习的美国哈佛大学和mit;“春秋”则泛指春去秋来的光阴、春华秋实的耕耘和“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的励志。同时,《大学》《春秋》乃儒家“四书五经”之典籍,谨以此书名致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大学/春秋蕴涵的修齐治平、格物致知之意,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之效,薪火相传、玉汝于成之功,亦是作者对自身的期许和勉励。关于卷名,《大学春秋》第一卷的主要内容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如上所述,这两者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两项职能,因此,用“教育”来命名最自然恰当不过。第二卷的内容十分丰富多样,用“经管”命名则体现了两种“词性”的经管。一是作为“动词”的经管,即经营、管理。大学作为社会的存在,会与方方面面发生林林种种的关系。如果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主要由大学自身主导、其行为一般发生在校内的话,那么,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则更多地需要与“他者”——各社会主体、市场主体或曰“各利益相关者”互动,其行为多发生在校外。在校园内固然需要完备而充满活力的大学治理结构,在校园外则需要与周遭环境更多的交流合作,换言之,大学需要通过经营和管理对外输出影响,对内输入资源。二是作为“名词”的经管,即经济、管理(专业或学科),或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笔者自己的专业范畴和学科领域就是经管,因此,在经管卷中也收录了多篇我对经管学院或商学院、mba/emba/edp教学、财经人才培养、经济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经管领域理论/实践研究之见解的文章和讲话。

回首多年的高校生涯,无论是从事教学科研,还是作为学校掌门人的一校之长,自己时常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自勉,不断开拓进取、耕耘不辍,力争做到竭尽所能,问心无愧,对此我深感欣慰。但是,因为自己能力水平所限以及其它主客观原因,工作中仍然留下不少遗憾。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值得毕生为之付出,道长且行终将至,认准的路就坚定地走下去!听从内心,无问西东;功不唐捐,静待花开。

是为序。

徐飞,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校长助理,上海行为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市青联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指委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中国管理学会组织与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主席等职。

[责编:张德会]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