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与北京的“交集” -凯发平台

雷锋与北京的“交集”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3-03-04 15:53:18

从16岁高小毕业在安庆乡当农民,到招入县政府,再到18岁北上赴辽宁鞍钢当工人,20岁应征入伍在辽宁抚顺服役——伴随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雷锋揣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与时代的巨大浪潮同频共振,在建设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雷锋的人生轨迹,和北京有过什么样的“交集”?

雷锋本叫雷正兴

1958年秋天,雷锋报名鞍钢被招录。报名前,他把原来的名字“雷正兴”改成了“雷峰”。

“雷正兴这个名字是小时候叔公给起的,有家道兴旺的意思。”去报名的路上,雷锋向同行的县放映员张希文透露了改名字的想法,“旧社会我连家都没有,还说什么兴旺,现在不如趁报名当工人的机会改过来。”他在报名表上给自己起名“雷峰”,寓意登高望远。解放前只读了三个月书的张希文,也在雷锋的建议下改名张建文——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文化。

向县委书记赵阳城告别时,书记建议雷锋把“峰”改为“锋”:“你是要去钢铁厂,换个金字旁就准确了。”

天安门前的风华少年

1958年11月12日,带着新改的名字,“雷锋”和同伴奔赴鞍钢。两天后,去鞍山的火车在北京转车,有几个小时停留时间。这是雷锋生平第一次到北京。

和工友走到天安门金水桥前,雷锋仰望毛主席像,伫立良久。可以说,正是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改变了他的命运。离开湖南家乡前,雷锋专程去过韶山毛泽东旧居。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天安门执勤的战士告诉雷锋金水桥上不能久留。雷锋不情愿地转过身问:“毛主席在哪儿?”

战士说:“我在这儿执勤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有见过毛主席。”

“毛主席是不是住在天安门上?”雷锋继续问。

“毛主席住在中南海,日理万机。要见毛主席,得做出大成绩,当英雄,当模范。”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小战士的几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雷锋。

站在金水桥头,以天安门城楼做背景,雷锋提着编织篮照了一张相。这时,他看见一位青年正骑在一辆固定的摩托车上拍照,便走过去,让来自大北照相馆的摄影师给自己拍下了这张“艺术照”。这是雷锋仅有的两张在北京的照片。


1958年,天安门城楼前,雷锋骑上一辆固定的摩托车拍下这张“艺术照”。


1958年,雷锋提着编织篮,在天安门城楼前留影。

两张照片上,雷锋都咧着嘴,开心地笑着。没有人知道,是否就在这一刻,他已把“做出大成绩”后去见毛主席,当成了自己最大的愿望。

首都中央媒体的通讯员

曾担任过通信员、拖拉机手、推土机司机、解放军战士的雷锋,一直是个文学爱好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习惯写日记总结,喜欢写诗歌、散文,被毛泽东称赞“懂一点哲学”的文学青年雷锋,还是《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的通讯员。

在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珍藏着一份泛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报社”抬头的公文纸。公文抬头是“雷锋同志”,下面盖有解放军报社公章,落款日期是1961年1月17日。展柜里还展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1年7月颁给雷锋的通讯员证书。

一份全军大报,为一名刚入伍一年的新兵发函,实属罕见。仔细看公文内容,则是正式聘请雷锋为通讯员的“聘请函”。这张泛黄的聘请函上写道:“通讯员同志是通讯报道工作的尖兵,是报纸编辑部的得力助手,也是贯彻‘全党办报’的重要力量。做一个党报通讯员是光荣的。”聘请函对雷锋提出了三点希望:“一、积极为本报撰写稿件;二、及时、如实地反映部队情况;三、发动群众写稿,并经常反映自己和读者对报纸的意见和要求。”

“雷锋的文笔很好,是个很勤奋的人,爱学习,爱思考,爱钻研——从他的日记里也能看出来,很有诗意、有哲理。”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陶克告诉记者,“当年改进新闻报道,提倡发展通讯员,沈阳军区上报了雷锋的名字。”

当时,按照一切从简的原则,聘请函是通过内部通信邮寄到雷锋手中的。因此,这次雷锋并没有来北京。

遗憾的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雷锋在《解放军报》上发表的文章。从1960年1月8日入伍到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雷锋一直忙于军事训练、运输驾驶技能训练和当地建设,虽然给军区的《前进报》、抚顺钢厂的《红星报》写过稿子,却还没有来得及为《解放军报》写稿。

《雷锋日记》原件在北京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60年来,《雷锋日记》中的名句脍炙人口。许多人认为,雷锋的日记原件只有在抚顺或者沈阳才能看到,其实,它们就收藏在北京。

在新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可以看到雷锋当年使用的日记本。其中一本日记的扉页,贴着战斗英雄黄继光的相片剪报。扉页空白处,雷锋写道:“英雄的战士黄继光,我永远向您学习。”

雷锋牺牲后,他的大部分遗物由军事博物馆收藏,其日记也于1963年由沈阳军区军史陈列室移交到军博。从1957年到1962年,雷锋共写了9本日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雷锋日记》,就是以这9本日记为依据整理出版的。

1963年,军博首次举办雷锋展,雷锋的日记第一次与世人见面。军史专家马沈介绍,周恩来总理曾参观展览,并亲自翻阅了雷锋生前的最后一篇日记。在这篇日记中,雷锋写道:“今后,我要更加珍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日记》里面的很多细节曾让马沈落泪。“雷锋心地善良,他自己是苦孩子出身,所以才会不断地帮助别人。那些平凡的小事,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平凡的雷锋。”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的,还有雷锋的军装、背包以及那双补了又补的袜子。而根据《雷锋在军博》一书,军博收藏的雷锋文物有180多件、图片200余幅,其中除了展出雷锋读过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入党志愿书、车辆驾驶执照,还有雷锋的冲锋枪、奖状、领章,以及他制作的节约箱、为战友理发用的推子等。



[责编:李莉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