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中流击水奋楫进 ——湖南湘江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扫描 -凯发平台

湖南日报|中流击水奋楫进 ——湖南湘江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扫描

[作者:王晗 赵英杰 柏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1-29 11:30:23

王晗 赵英杰 柏润

湘江奔流,不舍昼夜,诉说铿锵发展足迹。

时代大潮,浩荡前行,见证日新月异征程。

湖南湘江新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以全省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8%的gdp,成为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走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七年多来,她以实干为“笔”,聚力发展15条产业链,做强支柱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培育形成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3大千亿级产业群,描摹着“打造四个新区,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的宏伟蓝图。

七年多来,她以改革为“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先后推行6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形成了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容错纠错机制升级版、廉政风险防控、澄清正名、关爱回访等5个制度,洋溢着打造“三区一高地”的激情。

七年多来,她以创新为“纸”,坚持将创新作为最大动能和最亮底色,撬动人才、金融、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人才超80万,“双创”平台达700多个,吸引6000余家科创型企业落户,塑造着“岳麓山下好创业”的品牌佳话。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区‘三区合一’后的开局之年,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以更大格局、更强担当、更高目标,紧紧围绕‘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当好‘强省会’战略主力、当好全省发展龙头、当好高质量发展示范。”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话语铿锵,激人奋进。

当下可喜、未来可期,湘江新区力争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成为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支点。

中流击水,更要奋楫向前。如今,湘江新区犹如一艘风劲帆满的航船,不惧巨浪翻滚,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驶向更加壮阔的彼岸。

(2023年,湖南湘江新区全域共铺排项目1471个,计划总投资8438亿元,年度投资1776亿元,力争全年固投增长10%,gdp增长8%,以一域之精彩为湖南增光添彩。)

善作善成 刷新发展高度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

2015年5月24日,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获授牌后运行。这是中央交给湖南的战略任务,也是湖南的重大机遇。

国之大者,责之重者。自此,以湘江之名,湘江新区围绕“三区一高地”(即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和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发展战略定位,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交出了2022年gdp跨越40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国家级新区第6位的“高分答卷”,成为了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板”。

翻开这份答卷,上面忠实记录着湘江新区“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的久久为功——

构建“一业引领、两大主导、三大优势”的产业格局,即着力培育壮大以工程机械产业为引领、以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3大千亿级产业群,培育发挥食品加工产业、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优势产业。

▲中联重科。

加快前沿产业布局,大力布局数字经济、未来产业,规划布局智能网联产业园、世界计算产业园、信创园,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六个全国第一”,助力长沙成为唯一获得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建成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智能终端产业园和全国首个“硬件 软件”华为鲲鹏生态基地。

主动服务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深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城市合作,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与区域协同融合发展。湘江航道虞公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着力打造城陵矶港的延伸港、大宗散货集散的中转港、服务长株潭地区的深水港。

翻开这份答卷,上面忠实记录着湘江新区“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的累累硕果——

一直以来,湘江新区聚焦15条产业链重点发力,在产业集群领域科学谋划,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努力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实现争先进位,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沿着岳麓大道向西行驶,临近汇智路,向南望,一处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赫然在目,这便是长沙市“五个十大”项目之一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目前,项目部紧密围绕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建设施工,全部建成后预计将吸引20家龙头企业、50家总部企业、1500家中小企业和8万余名产业从业人员入驻发展。一个先进计算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正在湘江新区加速形成。

长沙安牧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端芯片先进封测扩产建设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安牧泉公司作为湖南省、长沙市和湖南湘江新区唯一的集成电路先进封装企业,该项目达产后,产能规模将充分满足省内芯片企业先进封装需求。

▲安牧泉生产车间。朱莉 摄

目前,湘江新区已形成工程机械、新材料和电子信息3个千亿产业集群,占全省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的21%。以中联重科、比亚迪电池、三安光电、华为手机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形成全国影响,产业投资潜力居全国第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居全国新区前列。

尤其是“三区合一”之后,湘江新区产城融合全面推进、资源配置全域共享、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同时,省、市大力放权赋能,给予新区最大发展自主权,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活力将被全面激发。

湘江畔,明珠璀璨;麓山下,战鼓正酣。湘江新区,正不断刷新发展高度,昂首阔步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先行先试 释放发展新度

无改革,不新区;无创新,不新区。

湘江新区以大改革、大创新促进大发展,释放出无限发展活力。

“你们怎么取名‘办不成事’窗口呢?明明就是‘办得成事’!” 去年4月23日,赛斯环保公司项目经理张勇,看着刚到账的260万元工程尾款打趣道。

原来,张勇公司承包的新区某水处理工程,种种原因已停工6年。因拓展业务急需资金,公司希望在4月18日前完成项目结算三审,尽快拿到工程款,这一“快办”的特殊诉求难倒了普通服务窗口。为此,张勇找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顺利解决了这件事。

“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目的是让办事不顺利的企业和群众有地方找、困难有人帮、事情有人管,难点、堵点有出口。”湘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说。

湘江新区持续的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和群众感受最深。“新区采用免申即享的方式,不用我们企业申报,资金直接拨付到位。还真是‘人在家中坐,红包天上来’,轻轻松松实现‘零跑腿’。”方盛制药相关负责人谈起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时,喜上眉梢。方盛制药是湘江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2022年该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便立即享受到了“免申即享”的政策福利,喜获奖励20万元。

近年来,湘江新区全力助企纾困,制定省级8个专项政策对应落实责任清单,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创新开展产业链政企早餐会,梳理企业提出的问题,逐条逐项抓好交办、督办和落实。

截至目前,湘江新区面向全区1379家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763个;以“免申即享”方式累计为企业兑现政策资金1.46亿元,惠及企业4548家;新增减税降费74亿元,兑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26.2亿元,帮助企业获得风补贷款11.69亿元。

湘江新区管理机构“三定”规定出台后,新区已全面承接省政府第一批下放的38项省级经济权限和长沙市政府向新区第一批789项经济社会类赋权;《湖南湘江新区办事指南》将政务服务流程详尽图示化,所有信息公开透明,一册在手,投资投标办事攻略全有;在湖南率先实现新区承接的所有审批事项在“在线平台”办理,被誉为“互联网 行政审批”的“湖南样本”……

一次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公平公正的办事、一次优质到位的服务、一次及时有力的帮助,对市场主体来说,真切感受胜得过千言万语。

值得一提的是,继湘江新区风险备案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等一批改革案例进入“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名单之后,湘江新区优化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再次入选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湖南金融中心。

近年来,湘江新区在深化金融改革上持续发力,着力构建产业与资本的对话交流平台,推动产融结合发展,以湖南金融中心为金融赋能实体的“主战场”。聚集资本、服务产业最直接的一环便是湘江基金小镇(麓谷基金广场)基金聚集区。这里吸引了近900家基金机构入驻,管理资金规模近3000亿元,助力远大住工、长远锂科、圣湘生物等32家企业上市,囊括了科创板、创业板、等境内外主流资本市场。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20多所高校院所、57个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40余名“两院”院士、3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10余万名科研人员汇聚于此……加速隆起的人才高地,是她创新发展的底气。

(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天河”超级计算机。)

国家(长沙)超算中心、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700余个重大创新平台;湘江科创基地(一期)、中南大学科技转化基地、湖南大学创新转化基地等科创基地;智造谷、锂电谷、基因谷、数字谷、科创谷等创新载体……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是她创新发展的决心。

改革为帆,创新为桨,湘江新区部分原创性改革在全国树立标杆,成为新时代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主阵地。

敢闯敢拼 聚力发展热度

湘江之滨,发展潮涌。

“国产操作系统第一股!”2022年10月28日上午,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敲钟声,湖南麒麟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资本市场,成为当年湖南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当年长沙第三家上市公司。紧接着,11月24日,新威凌敲钟上市,赛恩斯、华曙高科已经过会并完成上市申购。

这只是湘江新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2022年,全省新增的6家上市公司中4家来自新区,境内上市企业总数达47家,占长沙市一半以上、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打造了实体经济大树参天、繁星满天的新区矩阵。湘江西岸,时时处处涌动着澎湃的生长力量。

以湘江新区为核心承载区的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成功入选《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该集群以中国长城、麒麟信安、景嘉微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围绕产业链精准布局,引进了飞腾、麒麟、湘江鲲鹏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形成了“超算引领六机云集,七芯汇聚软硬齐全,特色应用畅销全球”的产业格局,国内4100余家基础软硬件、应用系统企业融入生态发展。

在洋湖国际新城,湖南首个国际人才双创服务项目——长沙(洋湖)国际人才双创服务基地,已获中央引导地方专项扶持资金并纳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人才集聚发展若干措施》享受专项政策;湘江新区牵头打造的湖南首个国际社区——洋湖国际社区为国际人才提供各种生活和工作便利;2022年11月4日,以“海聚湘江、智造未来”为主题的第九届海归论坛在新区开幕,借此不断打造海外人才引进平台、助力海归人才创业平台、青年海归凝聚共识平台;湘江新区湘阴新片区着力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通江达海新港区建设,全力主攻“一园一城一港区”三大阵地,将新区通江达海引向更深入。

三安新能源。周柯宇 摄(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眼下,越来越包容开放的湘江新区正沿着北去的湘江、向海的方向,展现着更为博大的胸怀。

清晨,漫步梅溪湖畔享受清风吹拂,欣赏桃花岭的郁郁葱葱;中午,在岳麓书院感受千年文脉,到洋湖水街打卡老长沙风情;晚上,拦一辆自动驾驶的robotaxi,与三两好友相约渔人码头喝酒撸串,眺望最美天际线……在湘江新区,生活可以是高质量发展的分秒必争,也可以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惬意快活。

湘江新区将自然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为一体,适度混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种功能,城市格局不断放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空间不断扩展,一座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环境优先的现代品质都市如约而至。

大王山、洋湖、滨江、梅溪湖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品质持续提升,高铁西城、融城科技城等加快推进,大泽湖、湘阴金龙先导区、九华兴隆湖等新片区全面启动建设……毋庸置疑,七年多来,湘江新区在成为要素聚集、投资兴业沃土的同时,也成为了宜居宜业、令人向往的美妙之地。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

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湘江新区将以解放思想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真抓实干的拼劲,担当“三区一高地”的国家使命,加快打造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四个新区”,奋力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3年1月14日07版)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封豪]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