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笔记【47】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凯发平台

健康笔记【47】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作者:汤江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04 09:43:52

生活中总有一些磨难,是用来磨砺人生的。

我1岁半时,喜欢逗小孩玩的堂姑,爱做高难度动作,将我高高举起,往空中画抛物线,失手将我摔在犁田的犁头尖上,只差三厘米就切中了我的命根子,至今伤疤犹存。11岁时,以乡村架设的电话线为参照物,我和几个同学就玩跳高比赛,看谁能摸到电话线,尽管民用的通讯电话线,不是高压线,但我还是触电倒地,不省人事。父母号啕大哭几个小时,我才如梦方醒,可谓九死一生。

21岁那年,我毕业分配在南岳山麓的湖南省结核病防治医院临床检验科工作,每天上下班与结核病患者打交道,实验室里频频零距离接触,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核杆菌便找上门来。近水楼台,月未先得病先得。而在当时,结核病被称为“白色瘟疫”,人们敬而远之。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打针、吃药和睡觉,成为我生活的全部内容。我开始变得消沉了,几乎陷入一种无法摆脱的深渊里。我遥望窗外,开始羡慕别人,原来,悠闲地漫步,也是一种奢侈;粗茶淡饭,也是一种惬意。 我懊恼平常对传染病防护不当一回事;怀念有一个健康身体是多么地幸福。当我不堪忍受生病后的寂寞时,我才发现,自己从没有如此渴望有朋友出现在我身边,渴望有一封信,有一个电话,有一声问候。住院的第二天,父亲提一篮子鸡蛋,从遥远的乡下,第一个赶到我身边时,不争气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终于明白,无论我飞多远,无论我如何,我就是父母手中牵挂的风筝。  

半年住院期间,我一直充满感激,我的主治医生罗普泉大夫每天查房时,总是耐心开导我,嘘寒问暖,给我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他还特邀著名结核病防治专家彭达平教授会诊,精心制定“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规范化结核病治疗方案,避免了耐药菌株的产生,达到了根治目的,至今尚未复发,为我的人生之路夯实了健康基础。

(1991年8月,作者与罗普泉(右)先生在醴陵。)

住院的日子,我一直充满感动,平时的不太联系的老师、同学、同事和朋友,他们不约而同地来看我,让我不再感觉孤单和无助。清楚地记得,衡阳医学院郴州分院的史庭坚老师,不顾路途颠簸,两次来院看我;他还写了多封信安慰我,鼓励我与疾病作斗争。其中,有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一个人只要自己不垮,是垮不了的!”

同事、同学、同乡、同志,曾经在一起琐碎日子,曾经在一起点点滴滴,都积淀在彼此的心底,他们没有与我同甘,却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与我共苦。 我想,人世间最美好的感觉,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心灵深处的感动,一丝暖暖的感觉,一抹甜蜜的幸福。    

生病是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人吃五谷六米,难免生百病,这是谁也奈何不了的事。但是,疾病的来临,也不是一无是处。这是生命的忠告,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更是魔鬼发出的狞笑!它告诉你,不可掉以轻心了!我认为,生病,是人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对人生的一种咀嚼。心平气和躺在病床上,终于有理由给自己片刻的喘息,给自己反思领悟的空间,对个人的追求重新定位。

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我看过好几遍,东坡居士平生乐观的处世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在他眼中,连生病都不完全是糟糕透顶的事情:“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东坡先生一生贬官无数,颠沛流离,年近花甲还被流放到天涯海角。倘若不是生性达观,恐怕早就气死了。而今,生病了,这等于给他提供了一个为自己放假的绝妙理由,是上帝为他暂避世间俗事,划定的一道生命缓冲带。

透过疾病这面镜子,其实,你可以发现人生的苦短,岁月的蹉跎和命运的多舛。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忙忙碌碌,不曾一刻停下思索,似乎忘记了我们在为什么而奔波?天天在追求着幸福,时时在哭诉着痛苦。等你病了,才豁然开朗,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遭遇更大的痛苦时,你才感叹,以前的挫折根本不算什么。这时,你便会发觉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可贵,就会感到以往孜孜以求的所谓功名利禄,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对生命中的得与失,生与死有一种全新的感悟!

“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方知宇宙宽。”若干年后,罗普泉先生与我分享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先生书赠给他的条幅。感觉罗普泉先生行医做官,为人处世如李立先生所言,志量恢弘,世事洞明,天高地迥,人情练达,达到气定神闲,物我两忘的境界,与东坡居士词意有异曲同工之妙。(汤江峰)   

责编:汤江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凯发平台的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凯发首页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编辑:汤江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