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对湖南近现代美术史的拓展 -凯发平台

美术馆对湖南近现代美术史的拓展

[来源:湖南文联] 2023-03-06 17:47:29

文丨孙婵

湖南美术馆是湖南的艺术标地,是市民寻求心灵诗意栖居的住所,也是艺术与学术讨论的空间载体。近期,湖南美术馆相继推出了“湖湘百年美术之路”“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两个展览。展览不仅给观者以沉浸式的审美体验,社会关注度也持续高涨,如潮好评。

湖南美术馆俨然成为长沙的又一打卡胜地,接受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观展者的万千宠爱。但更为重要的,美术馆也是历史记忆的承载者、民族文脉的书写者。它通过建构历史现场,重现了逝去的景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语言文字,拓展和深化了湖南近现代美术史的范围,告诉世人书写美术史不仅可以诉诸纸笔,还可以有更为直观的方法。

美术史本就与公共美术馆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谈美育之具体实施方案时,就专门讨论过设立美术馆。美术馆一方面是美术作品收藏、展览、传播的载体,另一方面本身就是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姑且不提1963年毛泽东主席题字的中国美术馆的开放盛况。近些年,从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长沙美术馆、前行美术馆,到湖南美术馆,长沙这座城市已经建成了属于自己的美术馆矩阵。每一座美术馆的揭幕都是一件艺术盛事,每一座美术馆都是一件风姿绰约的艺术品。

到今天,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以湖南美术馆为首的美术馆矩阵也正以更加多元、深层的方式和美术史的研究与传播发生着关系。对于近现代美术而言,美术馆的介入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平台,还是学术成果展示、推广、普及的平台,同时也是近现代美术家当下意义挖掘、活化的不可替代的场域。

美术史的书写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就湖南现代美术史的书写和拓展而言,首先是不断有新的史料、大量珍贵的历史图像被挖掘出来;其次是美术史视野下的再发现,也就是美术新视角的不断产生,古与今在不同的经度、纬度不断展开新对话。因此,湖南美术馆的两个展览不仅仅向我们展现了美术史书写的重要性,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向新问题和新研究的入口。

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齐白石?对于专家而言,齐白石是湖南现代美术史的领军人物、灵魂人物,也是研究湖南乃至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坐标;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走进美术馆或许是因为齐白石能把鱼虾鸟虫、山野人家画得活灵活现,又或者是他“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的率真。我喜欢齐白石则更多是因为他对生活的态度,他用挚爱的画作支撑起了自己的世界,更支撑了中国画的一个时代,甚至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边界、创造出了辉煌的艺术价值。我们理应从更广、更新的视角去探索齐白石与中国美术史、湖南美术史的契阔呼应关系。齐白石笔下灵韵十足的艺术形象是中国思维、民族气质的感性显现,我们能否把齐白石放在更广阔的世界美术史,以及更多维的理论坐标中去辨识,是新时期文化复兴的课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参照,更多的对标,更多的方法,有了对比,受众才易于更个性化地去理解齐白石的艺术价值。

历史与方法并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怎样探寻到湖南美术史书写的“态度”和“途径”。“态度”是如何在历史客观性和个人价值判断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历史是客观的存在,但历史经过书写和再现,会存在视角的不同和理解的差异。当客观和主观相遇,我们要对其内在逻辑进行相对准确的表述和阐发。而“途径”是建构一种以文本和图像为中心的美术史叙事方法,通过图像学、视觉心理学、社会学等,打破以往的学科壁垒和思维定式,将具体的视觉材料加以分析,还原艺术作品的历史语境。

理论也终究要走向现实,期待湖南美术馆能持续搭建雅俗共赏的艺术平台,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美术馆,走进美术史,走进中华文脉的源流之中。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编辑:周听听]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