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2023-12-27 08:08:36
李永亮 黄红斌
12月26日,一个急救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班在株洲市中心医院开班授课,业内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商急救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
期间,株洲市中心医院现场展示“升级版”的创伤急救模式,赢得与会人员高度赞誉。大家普遍认为,这在湖南甚至全国,都是领先的急救模板。
面对急危重症救治任务的新挑战,株洲市中心医院率先在全省打造单体独栋运行的创伤急救大楼,优化布局,流程再造,学科融合,服务升级,打造创伤急救“株洲模式”,形成“黄金时间急救圈”,实现“急”时迅速、“救”在身边。
“这是株洲落实湖南省卫生健康事业规划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区域急救医疗中心建设的具体行动,更是造福株洲人民群众的健康工程。”株洲市副市长杨胜跃希望,株洲市中心医院发挥医疗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完善急救体系建设,提升急救能力水平,打造急救平台,培育急救素养,为人民群众守护生命安全,为幸福株洲贡献健康力量。
鸟瞰株洲市中心医院。图左红色高楼为新启用的创伤急救大楼。
分秒必争,快速急救“零停顿”
株洲市中心医院播放的专题片展示了这样一个急救演练案例——
12月26日9时20分许,株洲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中心接到市120指挥部电话,湘江株洲段江心岛一男子突发胸痛不适,就近医务室医生初步诊断男子为急性心梗,要紧急转往上级医院救治。
命悬一线,分秒必争。株洲市中心医院立即启动紧急救援机制,一边调度直升机救援,尽快确定起飞时间、航线和着陆点;一边派出医护救援团队,确保整装齐全、完好。
直升机快速到达目的地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氧气给予、心电图检查。确认患者为心梗突发,马上为其服用胸痛口服药。
患者平稳转移至直升机上,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心电监护,继续氧疗,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联系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上传心电图,请求做好接诊准备。
患者安全送达医院。急救警报骤响,一路绿灯前行,救援医护团队与胸痛中心导管室顺利交接。
得益于第一时间紧急处置和前期患者病情的有效衔接,医护人员对症下药,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接受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自2017年启动紧急航空救援项目以来,株洲市中心医院已形成“陆—空”结合院前急救网络,打造覆盖株洲地区的“黄金半小时”生命救援圈。
今年5月,张家界桑植县一名77岁男性患者因心脏瓣膜病变引起急性左心衰,当地医院无法治疗,联系株洲市中心医院要求转院。经过紧急商讨,株洲市中心医院决定展开空中医疗救援,横跨445公里,转院时间由驾车往返的10小时缩减至4小时,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整合自身资源,借力外部力量,株洲市中心医院建立一支由40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紧急救援“特种兵部队”,实现快速急救“零停顿”。
12月26日,400名“特种兵”庄重承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对齐业内标杆,练就过硬本领,擦亮“急危重症湘军”品牌。
流程再造,医生“围着病人跑”
株洲市中心医院西北角,新建成的创伤急救大楼昂然挺立。这栋地上17层、地下2层的大楼,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增设床位500张,为全省首创、全国领先的单体独栋创伤急救大楼。
在普通百姓看来,这栋楼相当于一个“小医院”。其中,1楼、2楼为急诊抢救室,3楼为急诊创伤重症监护室,4楼为手术室、麻醉科,5楼为输血治疗室、急救中心取血室、病理科,6至9楼为创伤中心,10楼为脑血管介入中心,11楼为心脏中心,12楼为心胸血管外科,13楼到15楼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6楼为远程会诊、综合办公区,17楼为多功能会议室。
创伤急救大楼设置放射影像区,拥有西门子3t磁共振、移动dr、efast(床旁超声)、移动ct、dsa,检验区有生化免疫流水线,全自动凝血仪等先进医疗设备,与急诊抢救室、创伤抢救室毗邻,做到检验、检查快速便捷。
为提升急救能力水平,株洲市中心医院力推“三零”服务。
——院前院内衔接“零卡顿”。通过5g连线,实现院内院外画面及数据传输,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行,开通急危重症绿色通道,提前做好各种接诊准备工作,做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
——黄金抢救时间“零等待”。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抢抓黄金救治时间一分钟,免除挂号、缴费等程序,直接进行诊疗。
——学科团队施治“零距离”。多学科专家团队提前集结在创伤复苏单元等候。
“三零”服务落实落细,创伤急救升级为6个“一站式”:创伤急救一站式、病区接待一站式、检验检查一站式、出院复查一站式、投诉维权一站式、后勤维修一站式。
株洲市中心医院院长蔡安烈说,由此一来,实现“三个改变”“两个下降”。
“三个改变”为,变过去烦琐流程为现在的高效绿色通行;变过去病人找医生为现在专家团队等病人;变过去医生单兵作战变现在学科集群特战。“两个下降”为患者治疗成本下降、致死致残率大幅下降。
“这相当于一个‘院中院’,功能相近的科室集中在一起,缩短转运时间,救治效率大大提高。”该院急诊科主任刘安民说,通过对救治流程的梳理、再造,病人在院内转运时间由以前的100分钟左右压缩至最快20分钟内。
“从院前120到急诊、会诊、手术、康复,都在创伤急救大楼完成。”该院创伤中心副主任邱尔钺形象地介绍,以后自己和同事要“围着病人跑”。
医生“围着病人跑”成为医护常态。图为株洲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为患者检查。
组建“部队”,打造学科品牌
更快、更优的“一站式”创伤急救模式,对诊疗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株洲市中心医院成立创伤急救中心,目的在于组建急危重症救治“特种兵部队”,将株洲急危重症医学专科打造为“立足湖南省、辐射湘赣边,走向全中国”的顶尖学科品牌。
近年来,株洲市中心医院在区域应急救治工作中勇挑重担、勇担重责,先后成立国家级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市级心脏中心、脑血管病中心等,为株洲急危重症救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1年9月,该院锐意改革,独立运行创伤中心,整合急诊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及各相关专科的技术骨干,建立起由现场诊断、急诊复苏、急诊手术、重症监护、医疗救治、后期康复于一体的高效、专业的创伤专业化救治团队。
创伤中心是按照国家创伤中心建设标准建立的创伤一体化救治中心,涵盖院前急救、外科急诊及创伤复苏单元、创伤综合病房、急诊综合病房、创伤中心病房五大救治体系。团队全程管理严重创伤的院前救治、急诊复苏、控制性手术、脏器功能支持、确定性手术、康复管理,实现创伤及急危重症的一体化救治。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建设内容。
自2021年成立至今,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共收治创伤患者4500余人次,其中危重症创伤患者500余人次,约占全市危重症创伤患者70%。做到急危重症创伤患者从入院到进手术室在1小时内完成。
在此基础上,株洲市中心医院依托新建的创伤急救大楼,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一站式”急危重症融合学科,开展内外科联合查房、联合诊断、联合诊疗等“三联救治”模式,夯基础、补短板,目的在于打造省、市重点学科发展升级版,将学科品牌擦得更亮。
为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该院已与吴孟超院士、李兆申院士、周宏灏院士及其团队共建合作平台,并与北京阜外、上海东方肝胆、上海华山等医院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
目前,株洲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每年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2万余人,抢救成功率99%以上。急救中心综合大楼建成,“一站式”救治模式启用,抢救成功率将进一步提升。
改革谋变,赋能幸福株洲
平地起高楼,心为民所系。
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急救大楼是株洲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2020年12月30日动工,投资4.08亿元,历时3年建成。
大楼的建成启用,是株洲市中心医院70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该院深度赋能地方发展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株洲市中心医院始终秉承“仁爱、善实、精医、卓越”的精神,坚持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诚信服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服务宗旨,为人民安康、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奋进新征程,株洲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医疗卫生服务,关乎群众健康,是幸福株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株洲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经过研讨决定,改革谋变,争取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贡献更大力量。
近年来,株洲市中心医院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建成创伤急救大楼,实现“一站式”创伤急救模式,是该院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所催生的众多“新模式”的一个。
除此之外,该院正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手术、检查一体化,以效率为宗旨的急救模式,最大程度保证高效救治,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坚实的保障。
学科建设纵深推进,医疗技术长足进步,病人满意度不断提升,株洲市中心医院市外转诊率已由10年前的30%降到现在的0.27%。
近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公示第一批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名单。医院等级评审是对医院服务水平和诊疗质量的一种官方认证。在这份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单上,株洲市中心医院榜上有名,成为湖南省本轮三级医院等级评审首批通过的10家医疗机构之一。
(本文图片均由株洲市中心医院提供)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12月27日15版)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廖义刚
三审:罗毅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颜青]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