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2023-12-29 07:52:51
王珊 苏冰悦 王皆清
“健康中国”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
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强调,“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省卫生健康委提出,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目标方向,打造湖湘卫生健康人才聚集新高地,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身处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背靠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南华大学,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如何扛起大医使命,激活“第一资源”?
医院年门诊达180万人次,住院10万人次,手术3.5万台次。综合科研实力全省第4,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 级单位……步入朝枝之年,“区域龙头”南华附一正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亮眼的成绩,来自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来自走深走实的学科建设,来自日新月异的科研事业,更来自加速沉淀的人才底气。
近年来,南华附一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打造一流人才平台、构建一流人才生态,做深做实人才的“引用育留”,实现了人才事业的蓬勃发展。医院现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72人,博士220人,医师研究生占比82%。人才集聚效应凸显,凝聚力、创新力、战斗力持续增强,成为南华附一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驱动力”。
海纳百川 形成引才“强磁场”
采访贾赤宇教授时,他刚做完一台“额部洞穿性缺损肌皮瓣转移 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术。这位“三好一满意(质量好、服务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医生,有着不小的来头。
他曾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两次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完成博士后。曾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首任及第二届会长、第三届名誉会长、解放军科技委员会烧伤专委会、整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他经南华附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成为了该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中心主任。
为什么选择南华附一?贾赤宇直言:“一是看中了附一的龙头品牌和厚重积淀,二是真切感受到院领导对人才的重视和发展学科的决心,希望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
甫一入职,贾教授就递交了一份科室五年规划。医院审定后,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给人给平台给政策,还大刀阔斧整合烧伤科和美容整形科二个科室以及门诊换药室,成立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中心(含门诊伤口造口中心),并争取到招收烧伤整形专业博士生。
贾教授也不负众望。半年时间,他积极推进亚专科建设,为团队新增3名博士,其中两名是“以才引才”引进的青年博士生;对内强管理、对外促交流,改变了部分员工的“躺赢”思想,凝聚起团结向上的劲头;推动治疗模式和技术方法的全面创新,使中心临床治疗手术量大幅提升,平均住院日、药耗占比、抗生素使用强度显著下降,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同时确定了科研方向,狠抓研究生培训,强调科研产出,科室氛围和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这样的“双向奔赴”,不止发生在贾教授和南华附一之间。近年来,在南华附一连续五年推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感召下,一批“国之名医”“全球学者库”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纷至沓来,在这片热土上大展作为、实践梦想。
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坚持党管人才,成立人才强院工程指挥办公室,增设人才管理工作办公室,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打造引才“强磁场”。
围绕医院发展最需要、人才最短缺的领域,南华附一想方设法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创新引才理念——坚持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所有与所用并重”的原则,实施人才队伍“1228”工程,制定高层次人才、临床特聘主任、科研双聘教授和青年博士四类专项引才制度,持续加大引才力度。
广辟引才渠道——利用遍布全国的校友网络,发动多方资源,以才引才,以才荐才;打造“南华附一雁归计划”品牌,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法进行推广传播,招贤引才。
压实引才责任——建立医院领导班子联系高层次人才机制,院领导分片指导临床科室、科研所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各学科制定“十四五”人才建设规划,各学科及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作为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到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切实的工作职责。
筑好引才“洼地”——提高人才待遇,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年薪制;对博士人才拓宽职务、职称晋升平台,执行人才岗位绩效,探索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做好人才“管家”,对高层次人才、特聘主任、双聘教授确定专人对接,在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方面予以院级协调,为人才安居乐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消除后顾之忧。
巢暖引凤栖,花香蝶自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原成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会原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原副主委、国家名医、湘雅名医廖二元来了!这位内分泌领域专家,以其对内科系统深入的理解,对多学科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全国常委兼全国结石学组副组长,国际尿石症联盟共同主席兼秘书长,“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获得者曾国华来了!在他的指导下,南华附一在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研究以及前沿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三年来,南华附一柔性引进特聘主任、双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8人,全职引进各类人才86人。现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湖南121创新人才、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等各类人才72人,人才集聚效应初显,发展“底座”更实、“势能”更足。
春风化雨 打造育才“孵化器”
邹明向是一名“80后”博士。2019年毕业后,他到南华附一骨科任职。短短五年时间,就成为骨科研究所科研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获湖南省优青,湖湘青年英才(省“荷尖”人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目前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30篇。
从“青苗人才”到“学科骨干”,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长?
邹明向的话可窥一斑:“医院对青年人才非常重视,建机制、搭平台、拓跑道,让广大青年在干事创业中迅速成长。”
以“青创班”为例。为培养青年人才,储备后备力量,南华附一推出青年人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在具有博士学历或学位、45岁及以下、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遴选出26名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制订培养计划,院领导亲自授课,内容包括医院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医院品牌塑造与学科建设、管理和角色定位、团队管理建设等。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班委自治与班委轮值制度,旨在培养学科后备人才。提供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学习访问等专项支持。
进入青创班后,邹明向感觉各方面都在提升。特别是青创班以组为单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有效凝聚了科研合力。就在9月底,以张陶蓝博士、夏超博士、郑博文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晏怡果教授、邹明向副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的最新原创性研究论文“整合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测序发现与脊索瘤进展相关的内质网应激成纤维细胞亚群”就发表在了国际高水平杂志《神经肿瘤学》(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5.9)上。
春风化雨,方能育得花开。作为内陆非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不仅要靠人才“输血”快速拉开发展空间、激活创新动能,更要靠“造血”厚植事业底气,实现可持续发展。南华附一把目光聚焦在青年人才、创新人才、后备人才上,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建立起了以岗前培训为起点的新进人员培养、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发展的初级人才培养,以“蓓蕾计划”(派出骨干留学、研修)为依托的青年人才培养,以青年专家为核心的后备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举办了青年骨干培训班、管理干部培训班、学科带头人培训班。青年骨干培训班重点培养了120人,从这里,走出了3名院领导,医院各科室主任、副主任以及护士长68人。
出台各种人才激励制度,鼓励青年人才创先争优、学历深造。2019年以来,医院内部博士毕业达到了30人,选派攻读博士达到了100人。要求新进博士和5年内进院的博士,需做博士后或者参照博士后制度进行2年科研,鼓励博士科研进修。青年人才拔节成长,成为南华附一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主力军。
目前,南华附一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衡阳市医疗卫生机构博士总体人数的60%以上。近5年,博士获批新技术新项目重点项目占比从最初的38%上升至66.7%,医院获得的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由博士获得的占比已达到85%。去年10月,南华附一成功获批博士后科研站,目前已签约7名博士后。
不拘一格 激活用才“动力源”
放在去年,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刚毕业的博士竟能当上南华附一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而今年刚刚毕业的易璐已崭露头角,不仅做出了一定成绩,还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广泛好评。
儿童医学中心主任易璐正在检查新生儿各项身体指标,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人才的破格提拔,得益于医院的人才选拔制度改革。
为了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干得成事,今年年初,南华附一在临床医技学科管理团队的选拔中,创造性推出“揭榜挂帅”制。医院以“目标责任状”形式“挂榜”,引导科室目标与国家、医院战略契合。揭榜人通过自主报名,主动揭榜的形式即可获取竞聘资格。再经学科团队、医护团队、管理团队层层选贤举能,将真正的“帅”才选拔出来。
“揭榜挂帅”制度有几个新突破:一是突破选才的“年资”壁垒,鼓励有为年轻人参与竞聘;二是突破对主任个人进行考核管理的方式,采用团队式目标责任状,绑定核心管理层,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是突破传统的管理壁垒和学科壁垒,完善服务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模式,使学科管理团队责权利高度统一。
通过“揭榜挂帅”,一批青年骨干脱颖而出。年仅40岁的眼科学带头人刘秋平,带领团队精研、专攻发展眼底病、眼表及泪液疾病等11个亚专科,推出了“科研小讲堂”“医工学科结合转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诊治”等一系列新项目、新机制,并在巨大黄斑裂孔、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复杂眼外伤等眼科疑难复杂手术上取得了新进展,区域外患者慕名而来。
“揭榜挂帅”后,南华附一临床医技管理团队中45岁以下博士41人,平均年龄由50岁降至44岁。科室团队凝聚力增强,创新活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澎湃。
不止学科带头人“揭榜挂帅”,在“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条路上,南华附一不断走深走实。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业绩说话,能上能下……握好选才“新标尺”、探索用才“新机制”,南华附一真正盘活了人才“第一资源”,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垒高平台 各展其才“天地阔”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现代医学与人工智能结合成为发展趋势。
2021年6月,李春权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从祖国的最北端黑龙江千里迢迢来到南华附一,开启了该院医工交叉研究的新篇章。入职伊始,李春权教授就牵头成立了心血管大数据与影像人工智能实验室,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心血管影像精准分析,为心血管疾病提供全新的诊断治疗靶点,以及为心脏疾病的精准诊治提供有力的支撑。
短短两年的时间,李春权教授带领着5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3项为面上项目,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项;以南华附一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if>10的国际高水平sci期刊论文7篇。自主研发了多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转录调控组学和调控网络功能分析的数据库、软件及分析平台,目前已广泛被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近百个国家研究机构使用,累计获得高达10万多次的用户访问量。
为了大力推动南华附一医工交叉领域研究发展,李春权教授多次组织“ai走进科室”“医工信学术沙龙”等科研学术活动,深入一线与临床医生共同探讨南华附一医工交叉发展新使命。今年5月,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依托单位,唐惠芳教授为实验室主任的“心脏疾病多组学与人工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该院省重点实验室新突破,标志着该院医工交叉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
好的平台是吸引人才的“磁铁”、培养人才的“摇篮”、展示人才的“舞台”。近年来,南华附一积极推进临床、科研、服务等平台建设,让人才干事有保障、科研有条件、事业能发展。
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培育项目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建设项目31个,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覆盖率70%;有8个国家级教学基地。是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国家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首批)。新建设标准化科研场地5000平方米,获批眼部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疾病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南分中心与2型糖尿病和心肌损伤等8个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肝癌早诊早治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
医院在平台交叉融合上创新探索:瘤内微生组结合生信组学分析探寻肿瘤发病、治疗耐药或寻找干预新靶点及其新机制;肿瘤与重大慢病临床纠缠交织问题运用医疗大数据分析手段构建新预后模型;开发智慧医疗产品对肿瘤、重大慢病、感染性疾病实现主动监测与干预……系列成果擦亮了南华附一名片,形成了独特优势。
在平台支撑下,人才队伍成长迅速。近3年入选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12人、芙蓉学者2人、省优青4人、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湘英才”3人。各类人才在南华附一提供的广阔平台下,在《南华附一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南华大学“4310”计划等制度激励下,各展所长、人尽其才,推动着医院学科建设、科研发展攀登新的高峰。近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在诸如《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细胞报告医学》《自然·通讯》《尖端科学》《神经肿瘤》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800余篇;授权专利20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嘉奖。
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涯任搏击。
跨过80周年的里程碑,积蓄着磅礴人才能量的南华附一,展翼的又是一个更为辽远的天空。
再出发,南华附一,意气风发!
(原载于12月29日湖南日报6版)
责编:成俊峰
一审:成俊峰
二审:徐德荣
三审:李茁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成俊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