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30 13:05:25
共建共融推进湘潭大学城建设
齐心协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民进湘潭市委会
(杨希委员代表民进市委会发言)
湘潭大学城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湘潭大学城)规划总面积31.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岛、两芯、多轴、两片区”,一岛为中央智岛,两芯为西部高校智芯和东部高校智芯,多轴为多条校际共享轴,两片区为西部高校片区、东部高校片区。湘潭大学城以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为核心院校,结合周边现有4所高校资源,规划新增8-10所高等(职)、中职院校,实现在校生总规模从10万人增加至20万人。
目前,湘潭大学城建设进展较好,但在共建共融生态、要素资源集聚、各方支持配合、配套环境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深化校地共建共融,形成高质量推进湘潭大学城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建议:
一、同心同向,实现校地高位对接常态化。坚持理念融、产业融、要素融、规则融、设施融、人文融“六融”思路,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作用,建立校地联席会议机制,做到重要问题共商、重要事项共推、重要机遇共抓。工作专班定期调度,积极协调处理难点问题,推动合作项目落地。
二、打通梗阻,加快联动协调一体化。湘潭市成立湘潭大学城管理委员会,专项负责大学城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政府、高校各自明确日常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校地梳理自身需求,建立合作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协同落实。各方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挂牌作战,确保高效推进落实。
三、汇聚合力,推动资源要素效益最大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将大学城土地出让收入、特许经营权等收益以及二级开发产生的市区两级所得税费全部返还大学城管委会,作为大学城开发建设资金。主动与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大科城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将湘潭大学城作为湘江新区的政策协同区,在土地、创新平台、科研与成果转化、财税金融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通过众筹共享创新平台、联合项目申报、人才共引共享等政策,促进区域高校、企业之间人才、科技等要素高效流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校入驻大学城兴办分校或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发挥“湘商”“潭商”力量,加大宣传推介,吸引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出资参与湘潭大学城建设。
四、深度融合,着力产业赋能实体化。构建应用型产教研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对湘潭大学、湖南科大等优势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建立健全专家库、资源库、成果库、项目库,促进产学研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紧紧围绕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特别是12条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加强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在大数据、新能源、先进制造装备等驻潭高校优势学科领域联合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共同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的合作与申报。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委托高校或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在基金投资、招商引资、引导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夯实基础,推进环境设施标准化。将湘潭大学、湖南科大等校园建设、周边环境整治作为大学城建设重要内容,采取“部门协同、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方式,加快推进校园周边城市建设更新和“校中村”改造。聚焦高水平创新人才等群体住房需求,建设一批教师公寓、人才公寓、专家楼、公租房。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支持将英华路、响水大道、伏林大道、保税路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并安排建设资金。加快推进片区电网改造。
六、完善配套,做到公共服务优质化。进一步完善大学城规划,严格管控天福陵园增扩范围。加快建设国际交流中心、共享体育中心、共享公寓等配套设施,满足高校科教活动需求。依托湘潭红色资源优势,建设红色思想教育小镇。利用高校聚集区优势,建设教育、医疗等综合配套项目。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建设购物、休闲娱乐、图书城等商业项目,将湘潭大学城打造成科教中心、创业沃土、宜居佳地。
责编:蒋睿
一审:彭婷
二审:肖洋桂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蒋睿]
我要问